本周,广东省发布了第二批16个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深圳3个典型案例入选。其中一项便是,前海率先试点推进建设领域规则与港澳衔接。这一规则机制在工程监管、工程调解等6个领域,推出14项创新及优化具体举措,以“前海模式”促进香港建设业、国际化专业机构及人才融入前海发展建设,推动深港合作向专业领域纵深发展。
《前海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港澳规则衔接改革方案》于去年5月印发实施,聚焦工程监管、工程调解、计量计价、EPC管理等6个领域,创新或优化14项改革措施。作为该方案首批试点项目之一,前海合作区前湾十单元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目前正处于土建施工阶段,一楼已经初见雏形,未来这里将建成一座可提供72个班级、3360个学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而项目从图纸阶段开始,就由香港建筑师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借鉴了香港及国际工程建设模式和经验,最大的变化就是创新推行建筑师负责制。来自香港的建筑师及其顾问团队,不仅从项目图纸阶段就参与设计,后期的施工建设到最终整体交付,他们也会全过程负责。此外,工程参与方也不同于内地施工中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组成的“五方责任主体”,而是转变为建设方、建筑师团队、施工方组成的“三方责任主体”,对标国际。
另一个位于前海合作区的项目,妈湾十九单元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则采用优化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在现有的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模式中,引入香港建筑师及团队,作为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提升工程标准。目前,这两个位于前海的建设工程试点项目,共吸引10家香港机构和105位香港专业人士参与,真正实现港人港企在内地“进得来”、“能接活”。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基础设施“硬联通”、体制机制“软联通”成效显著。此次前海在推进建设领域规则与港澳衔接方面入选典型案例,正是大湾区不断探索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生动写照。转“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在大湾区这片5.6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之上,更多共谋联动发展的创新机制,正在不断开花结果。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联合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举办“助残有芯·就业有梦”2025年深圳市“就业助残”现场招聘会...
深圳市税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主动作为,靠前服务,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持续擦亮深圳文化品牌,赋能深圳“文化制造”向“文化智造”跃迁,为...
河套深圳园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平台。不久前,深圳市福田区税务局联合河套深圳园区发展署举办了“港澳涉税专业人士跨境执业...
离境退税政策极大提升了深圳国际消费吸引力,“点燃”深圳智造国际消费新活力。据悉,今年1-4月,深圳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已接近2024年全年的70%,同比增长...
日前,龙华区宝山时代大厦内,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龙华区税务局联合深圳市龙华区产业园区促进会,以“税宣春风进园区,合规理念入人心”为主题,开展了第34...